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

導讀:
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顧某和比他小11歲的女子童某經婚介而相識,兩人關系密切。一審法院駁回了顧某的起訴。該院以兩人的借款協議還未到期為由予以駁回。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童某的種種行為卻揭示出她有構成“預期違約”的可能性。童某果然死咬借款協議不放,拒不提供擔保。這對判定童某是否構成“預期違約”至關重要。經過一番思忖,他還是決定更改維持原判的決定,判定童某預期違約成立。那么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顧某和比他小11歲的女子童某經婚介而相識,兩人關系密切。一審法院駁回了顧某的起訴。該院以兩人的借款協議還未到期為由予以駁回。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童某的種種行為卻揭示出她有構成“預期違約”的可能性。童某果然死咬借款協議不放,拒不提供擔保。這對判定童某是否構成“預期違約”至關重要。經過一番思忖,他還是決定更改維持原判的決定,判定童某預期違約成立。關于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難以追回欠款,逾期違約
顧某和比他小11歲的女子童某經婚介而相識,兩人關系密切。可童某因資金周轉等問題向顧某借了30萬元之后便消失了蹤影。但兩人協議的還款期限還沒到。一審法院駁回了顧某的起訴。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錢打水漂的顧某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現年50多歲的顧某在某婚姻介紹所認識了小自己11歲的童某,兩人很談得來,一來二去感情也慢慢升溫。一日,童某在交談中說自己資金周轉很困難,想向顧某借一些錢應應急。顧某欣然答應。于是雙方在2009年11月16日簽訂了一份正式的借款協議,其中約定道:“借款金額為人民幣30萬元;借款期限為1年;自2009年11月16曰起至2010年11月15日止;年利息為4萬元,從協議簽字生效起,上半年付2萬元,下半年付2萬元,半年一支付,先付后用,如單方造成違約的,支付違約金人民幣利息的雙倍……”
顧某想,兩入關系密切,借款協議以白紙黑字的方式寫好了,童某應該不會反悔。誰知一段時間過去后,他與童某的聯系逐漸減少,這使顧某慢慢起了疑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顧某甚至完全找不到童某的蹤影,這可把顧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
思來想去,顧某覺得自己可能遭遇了騙子,于是他以童某實際于2010年1月14目才支付上半年利息屬于違約,且以找不到童某為由告到上海浦東新區法院,要求童某按協議立即還款并支付雙倍利息。該院以兩人的借款協議還未到期為由予以駁回。看至4判決結果,情急之下的顧某向市一中院提起上訴,想為自己討個公道。
從一審法院的角度來看,顧童兩人協議的履行期限畢竟未滿,顧某提起的訴訟似乎顯得有些草率。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童某的種種行為卻揭示出她有構成“預期違約”的可能性。
所謂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雖無正當理由但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為表明在履行期到來后將不可能履行合同。不過預期違約并非一個非黑即自的明確概念,這也造成了每個人對于它的主觀看法各不相同。
在審案的過程中,雙方圍繞著童某的經濟狀況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童某在法庭上宣稱自己有一定的家底。她還補充說明自己在借款時向顧某提供了自己的單位,也是她個人承包的酒店作為擔保,以證明自己的經濟基礎。
然而,顧某的代理律師經調查后發現,該酒店已經三年沒有年檢,并且在簽訂了借款協議后,童某就轉身把酒店轉租給他人了。如果這一情況屬實,夏威夷酒店就是一具空殼,非實體資產,所謂的擔保也不過是一紙空談。
不過很快地,顧某和他的代理律師就找到了對審判起決定性作用的證據:通過在全國法院網的調查,他們發現童某過去在另外兩個法院還留有類似的案底,其中一起在上海崇明法院審理的案件就因為她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不得不中止執行。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法官心中已有了底。他在審案時問童某能否提供實物擔保。童某果然死咬借款協議不放,拒不提供擔保。這對判定童某是否構成“預期違約”至關重要。
其實在《合同法》未得到補充修正前,很多類似的案件法院都拒不審理,導致合約到期后當事人不得不直面已經造成的損失事實。
《合同法》進行修改后,既然預期違約有了相應的救濟途徑,為什么不能“活用”法律對當事人權益盡最大限度的保護呢?“遲來的正義”雖然不是真正的正義,但總比沒有正義好。在案情已經很明確的情況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應該被放在第一位。經過一番思忖,他還是決定更改維持原判的決定,判定童某預期違約成立。
最終,上海市一中院撤銷了一審判決,解除了雙方原有的借款協議并要求童某歸還顧某30萬元及利息。可現在的童某是否有能力歸還這些錢款卻依舊是個未知數。
類似童某這樣一再犯案,卻因為無可執行資產而不得不中止執行,任由其逍遙法外的情況在我國是屢見不鮮的,可相應的約束管理制度和法律還沒得到制定與完善,無法有效遏制這類情況的發生。因此盧法官提醒廣大市民要注意做好自我保護,尤其是在處理大額現金交易時切記防人之心不可無,以備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