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后判刑幾年?

導讀: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構成條件:1、行為人原來的肇事行為已經符合基本罪的構成要件;2、交通肇事逃逸行為與死亡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3、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有意的,但對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結果的主觀方面應當是過失。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后判刑幾年?。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構成條件:1、行為人原來的肇事行為已經符合基本罪的構成要件;2、交通肇事逃逸行為與死亡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3、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有意的,但對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結果的主觀方面應當是過失。關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自首后判刑幾年?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首先主動投案自首行為屬于法律上從輕處罰的一個情形,法院在最后的量刑時也會考慮到這一因素。
其次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逃逸行為與受害者的死亡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刑法上構成了交通肇事罪的從重情節。結合著自首的情節來看,法院的量刑可能會在3年以上,7年以下。
還有一個就是,如果逃逸沒有造成人員的直接死亡,那么,從自首的情節來看,法院的量刑會在3年以內。此外,如果積極賠償,并能取得受害者及其家屬的諒解,量刑會得到進一步減輕。
二、怎么認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構成條件:
1、行為人原來的肇事行為已經符合基本罪的構成要件;
2、交通肇事逃逸行為與死亡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系;
3、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有意的,但對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結果的主觀方面應當是過失。其中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4、行為人在肇事逃逸的過程中,放任自我,進而將他人又撞死撞傷的,還可能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數罪并罰。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也就意味著自首在交通肇事逃逸后在量刑上可能會從輕或減輕處罰,不過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屬于比較嚴重的情形,除了自首之外,還應積極賠償求得被害家屬的諒解,法院在量刑上會進一步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