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定刑事責任年齡

導讀:
刑事責任的承擔需要有刑事責任的承擔能力,而年齡是判斷刑事責任承擔能力的重要因素,只能符合年齡條件的人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那么怎樣判定刑事責任年齡?下面由大律網金牌律師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
怎樣判定刑事責任年齡
年滿十六周歲的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犯罪情節(jié)非常嚴重的,刑事責任承擔的年齡是已滿十四周歲,而對已滿七十五周歲的,應該減輕、從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認定刑事責任年齡的主要證據類型
1、書證
主要包括戶籍證明、出生證明、防疫保健卡、學籍卡、母親育齡婦女生育資料等,這些均可以作為認定行為人年齡的證明材料或者直接作為證據使用。
2、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證人證言
在一些書證無法取得或書證存在瑕疵時,對犯罪嫌疑人年齡的認定可以依靠犯罪嫌疑人供述及證人證言認定。哪些證人的證言較為客觀真實,一般說來,接生人員、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的證言比較可靠,如果與其他證據不相矛盾或有其他證據印證,可以采信。對戶籍資料記載是成年的,犯罪嫌疑人或其父母提出是未成年的,并能提供一些親屬、鄰居、醫(yī)護人員、戶籍登記機構工作人員證言等證據的,一般可認定其為未成年人。
3、鑒定結論
隨著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進步,根據一個人生長發(fā)育的特定規(guī)律,對一個人的年齡作出準確認定成為可能。常見的鑒定有骨齡的鑒定、牙齒的鑒定等。因此,鑒定結論在一定的情形下可以成為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依據。例如,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年齡不明的,可以委托進行骨齡鑒定或其他科學鑒定,經審查,鑒定結論能夠準確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年齡,可以作為判斷犯罪嫌疑人年齡的證據使用,如果鑒定結論不能準確確定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年齡,而且鑒定結論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齡在刑法規(guī)定的應負刑事責任年齡上下的,應當慎重處理。
刑事責任能力如何認定
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通常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故刑事責任能力的判斷只是一種消極判斷。在判斷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對于無責任能力的判斷,應同時采用醫(yī)學標準與心理學標準。即首先判斷行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斷是否因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前者由精神病醫(yī)學專家鑒定,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員判斷。
(2)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間歇性精神病人實施行為的時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認控制能力,就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反之,如果實施行為的時候,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認控制能力,該行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間歇性精神病人的行為是否成立犯罪,應以其實施行為時是否具有責任能力為標準,而不是以偵查、起訴、審判時是否精神正常為標準。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5)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