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如何申請傷殘鑒定

導讀:
個人可以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和社會專業司法鑒定人進行傷殘鑒定。司法鑒定機構在收到委托書后,應當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鑒定機構受理案件后,應當指派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承擔鑒定工作,同一個鑒定事項應當由兩名具有社會專業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進行鑒定。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托進行補充鑒定,應當對委托人請求的事項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的,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向委托人說明情況,并退回委托書。
個人可以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和社會專業司法鑒定人進行傷殘鑒定。司法鑒定機構在收到委托書后,應當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鑒定機構受理案件后,應當指派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承擔鑒定工作,同一個鑒定事項應當由兩名具有社會專業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進行鑒定。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托進行補充鑒定,應當對委托人請求的事項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的,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向委托人說明情況,并退回委托書。
2021個人怎么去申請傷殘鑒定?傷殘鑒定可以向當地的司法鑒定中心申請,同時也可以去當地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醫院,帶上醫院病歷及相關記錄。
相關法律知識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十一條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司法鑒定的委托。
第十六條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鑒定委托,應當要求委托人出具鑒定委托書,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證明,并提供委托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托書。
本通則所指鑒定材料包括檢材和鑒定資料。檢材是指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生物檢材和非生物檢材;鑒定資料是指存在于各種載體上與鑒定事項有關的記錄。
鑒定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擬委托的司法鑒定機構的名稱、委托鑒定的事項、鑒定事項的用途以及鑒定要求等內容。
委托鑒定事項屬于重新鑒定的,應當在委托書中注明。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傷殘鑒定之前要先進行工傷認定,因為只有被認定為工傷的才需要進行傷殘等級鑒定。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認定工傷需要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和醫療/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共三類證明材料。其中,工傷認定申請表中要寫明造成工傷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等信息,這是申請工傷認定最核心和最重要的材料,一定要如實、詳細的寫明。對于被認定為工傷的,可以繼續申請傷殘鑒定,傷殘等級鑒定流程如下:1、首先要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起勞動能力鑒定的申請,申請必需的資料包括工傷職工身份證、社保卡、《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和相關后續的檢驗報告等;2、上交申請資料之后,鑒定委員會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鑒定結論;3、鑒定委員會依法根據鑒定結果給申請人頒發相關證明。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工傷認定辦法》
第四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按照前款規定應當向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根據屬地原則應當向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
個人怎樣申請傷殘鑒定
個人可以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和社會專業司法鑒定人進行傷殘鑒定。司法鑒定機構在收到委托書后,應當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鑒定機構受理案件后,應當指派具有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承擔鑒定工作,同一個鑒定事項應當由兩名具有社會專業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進行鑒定。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托進行補充鑒定,應當對委托人請求的事項進行審查,不符合規定的,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向委托人說明情況,并退回委托書。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并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四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
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建立醫療衛生專家庫。列入專家庫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醫療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掌握勞動能力鑒定的相關知識
(三)具有良好的職業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