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去世后婚前財產如何分配

導讀:
在中國《民法典》的規制下,繼承有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兩種模式。
在中國《民法典》的規制下,繼承有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兩種模式。
再婚夫妻一方去世,財產應該怎么分?首先,在中國《民法典》的規制下,繼承有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兩種模式。
1.存在有效遺囑則按遺囑繼承
如果去世一方生前留下了有效遺囑,表明財產都歸自己現任妻子或者某個孩子,那么財產就歸其指定的人繼承。
這里有兩項前提,一是遺囑有效,關于遺囑是否有效,秦嘉澤北京婚姻繼承律師團隊已有文章詳述;
二是去世一方只能在遺囑中處理屬于自己的財產,而實踐中涉及夫妻共同財產問題,在此常常產生爭議。
結合秦嘉澤北京婚姻繼承律師團隊的辦案經驗,常有人寫遺囑將財產留給現任妻子以期望婚姻穩固,也有人將財產都留給與前任所生的孩子,甚至有人將財產全部留給了前任(此時涉及公序良俗問題遺囑可能無效)。
2.不存在有效遺囑則按法定繼承
如果去世一方生前沒有留下有效遺囑,那么就按照《民法典》規定的繼承順序繼承:配偶、子女、父母。
哪些財產屬于遺產
正如上文所述,再婚夫妻涉及到遺產繼承問題時,最大的難點往往是如何確定婚內財產,分辨哪些財產屬于去世一方的個人財產,哪些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等等。
結合實踐經驗,我們將常見的情況分為以下幾大類進行處理:
1. 再婚夫妻簽署過婚前財產協議、婚內財產協議等等,約定好了婚內財產以及個人財產,協議有效則按照協議的內容確定個人財產范圍。
考慮到諸多因素,再婚夫妻往往會選擇在婚前簽署婚前財產協議或婚后簽署婚內財產協議,明確好雙方的財產范圍,比如約定婚后個人的工資歸個人而不是夫妻共同財產。這種協議符合法律規定屬于有效協議時,遺產繼承則按照協議內容確定遺產范圍。
2. 再婚夫妻沒有簽署過上述婚前、婚內財產協議,則按照《民法典》的規定確定遺產。此時,婚前個人所擁有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比如婚前已全款支付完畢的房產、婚前的存款等等,婚內產生的工資收入、經營收入等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繼承時只有一半屬于遺產。
3. 婚內財產發生了變動。比如我們開篇所描述的,婚后一方將自己的婚前房產變更到了對方名下,這種行為在法律上一般認為是贈與,也就是男方自愿將自己的房產贈與了女方,此時房產屬于女方的財產,男方去世時最多只能擁有房產的一半,他子女可繼承的范圍也就從100%變成了50%。
再婚夫妻男方先去世,婚前房產歸誰?
根據《民法典》第1061條的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對于再婚夫妻而言,只要在民政局辦理了結婚手續,雙方即具有合法的婚姻關系,如果丈夫先去世,妻子則享有繼承男方遺產的權利。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言,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男方去世后留下一套婚前房產,其家人與女方產生紛爭,認為這套房產不該由女方繼承。對此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再婚夫妻男方先去世,其婚前房產應當由誰繼承?
這個問題需要視不同情況而定。根據《民法典》第1123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也就是說,要先看男方是否留下遺囑或者生前與他人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如果有,則男方的婚前房產按照遺囑或協議的內容進行處理(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高于遺囑),如果都沒有,則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繼承。
那么在法定繼承中,再婚妻子對丈夫的婚前房產是否享有繼承權?《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了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由此可見,再婚妻子對丈夫的婚前財產享有繼承權,且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
那么再婚妻子能夠繼承多少份額呢?首先要看男方留下的房產是否有女方的份額,假如說這個房產有女方一半份額,則只有屬于男方的那一半份額進入繼承程序,由女方、子女、男方的父母平均分配,女方還能夠再獲得一部分。如果房產是男方的婚前個人財產,則該房產進入繼承程序,同樣由男方的配偶、子女、父母平均分配。注意這里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及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及具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養父母、及具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當然再婚夫妻男方去世,女方如果和男方的家屬因繼承問題產生糾紛的,可以向法院起訴處理,由法院依法裁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