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車借給別人出了交通事故,我要擔責任嗎?

導讀:
那么,將車輛出借給他人后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是否面臨法律風險以及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呢?
出借車輛是否有法律風險,是律師在接受當事人咨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新聞報道中時常出現出借車輛后發生事故的報道。那么,將車輛出借給他人后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是否面臨法律風險以及承擔何種法律責任呢?
一、出借車輛是否承擔法律風險
將車輛出借后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是否承擔法律風險,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先來看案例: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管玉霞、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追償權糾紛再審民事判決書【(2017)魯民再73號】認為:機動車所有人知曉借車人駕駛證被注銷的事實,卻將車借與其使用,對交通事故損害的發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中,管玉霞與車輛駕駛人胡曉輝系夫妻關系,應當知道胡曉輝的駕駛證被注銷的事實,其在胡曉輝無相應駕駛資格的情況下將車輛交給胡曉輝駕駛,對本案損害的發生有過錯,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管玉霞應承擔的賠償責任以40%為宜,則管玉霞應向人保青島分公司支付的款項為49896元(124740元X40%)。
從案例可以看出,將車輛出借給他人在特定條件下無疑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二、何種情形下將車輛出借他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機動車所有人(出借車主)只有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那么,何為機動車所有人有過錯?
根據2020年最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可知以下四種情形屬于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發生有過錯的:
1.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如:機動車所有人明知車輛長時間未維修保養,車輛的動力系統、剎車系統、胎壓等可能存在影響安全行駛的問題。
2.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如:沒有駕照,駕照已過有效期,準駕車型與出借車輛車型不符等。
3.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如:機動車所有人明知車輛使用人已飲酒或有吸毒史等情形。
4.其他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情形。
因而我們可以說,車主在將車輛借給他人時,對車輛性能、對借車人的駕駛資格、身體狀況是具有審查義務的。如將明顯有性能問題的車輛借給他人或將車輛借給明顯不合適駕車的人員,存在明顯的過錯,則面臨損害賠償責任。
三、借車給他人后出了事故,保險是否賠償?
對于借車給他人后出事故保險是否賠償,我們首先要區分是交強險理賠還是商業險理賠。
1.交強險理賠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第三人人身損害,當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二)醉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后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三)駕駛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據此我們可以得知,交強險范圍內的理賠屬于無過錯責任,無論駕駛人是否無證駕駛或醉酒駕駛的,只要購買了交強險,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保險公司均應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再由借車人和有過錯的車主來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賠償后可向侵權人追償。
2.商業險理賠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后,如賠償金額不足,就要考慮商業險是否予以理賠。關于商業險是否理賠的,應考慮借車人是否存在商業保險合同中約定的免責情形,如飲酒駕駛、醉酒駕駛等,如沒有,則保險公司應在商業保險責任范圍內予以賠償;如存在醉駕等情形,還應考慮保險公司是否已就免責條款盡到提示、說明義務,如沒有,則保險公司仍應承擔責任。在交強險和商業險賠償后仍有不足的,再由借車人和有過錯的車主來承擔賠償責任。
3.此外,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車輛未購買保險的極端情況。在此情況下,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車主及借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四、外借車輛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基于車主將車輛外借發生交通事故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律師建議在出借車輛時注意以下幾方面信息:
1.檢查自己的車輛是否存在影響安全行駛的故障,車輛是否定期維修保養,最根本的來說,要明白自己的車輛是否通過年檢;
2.核實借車人駕照信息,看借車人駕照是否合法、過期、準駕車型與車輛是否符合等;
3.借車人是否喝酒、酗酒甚至有沒有吸毒的歷史,借車人是否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
4.核實借車人是否成年;
5.其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