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傷后神經反應屬于輕微傷嗎

導讀:
王鵬說,如果被擊打部位在頭部,傷情不嚴重時,出血的部位僅局限于帽狀腱膜內或以上,不會越過顱縫,血液無法擴散,被擊打部位就會出現一個腫塊,通俗的說就是&ldquo,的情況王鵬說,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傷者吳某傷情應該不重,但并不代表未來一段時間身體無虞,但要警惕傷者出現&ldquo,王鵬說,軟組織受傷按照損傷嚴重程度可分為一般性損傷,是指組織在外力作用下只有小血管破裂而導致出血、滲血,肌肉、韌帶、肌腱等無斷裂。
隨著大連警方的連續通報,“女孩深夜遭男子暴打案”案情逐漸清晰,女孩的傷情如何,成為該案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此前,受害女子被打的視頻在網上流傳,68秒內,施暴男子用拳頭重擊吳某頭部等部位19次,腳踢10次,其中26次正中女孩頭部。視頻第1分33秒左右顯示,該男子欲脫掉女孩衣物。隨后,該男子拽著女孩的頭發將她拖出了視頻監控區域。
視頻曾讓一些網友擔心被打女孩的生命安全,不過大連公安6月25日的通報稱,事發22日1時許,被打女孩吳某臉部軟組織挫傷,經治療已出院。
6月27日凌晨,大連警方又通報了該案的更多細節,稱女孩吳某當時被打暈,后被拖至附近遭猥褻。當晚吳某在朋友陪同下打車去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經診斷右側額、頂部皮下軟組織、雙眼側周軟組織腫脹,醫生處置后吳某離開醫院回家。
6月27日凌晨的通報還稱,此案公安機關正在已發偵辦,并將依照法定程序對吳某傷情進行司法鑒定。
據央視報道,針對吳某的傷情,6月25日,大連警方調派法醫對吳某傷情進行了復查,結果與22日凌晨醫院結論基本一致,即“面部軟組織挫傷,無內傷”。
軟組織受傷“可輕可重”
6月27日,法醫王鵬博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被害人的情況仍然有待觀察,實踐中曾出現傷者被擊打后初次拍CT顯示正常,但過一段時間后出現遲發型顱內出血的情形;此外,女子的精神狀態也值得重視,深夜遭受意外、持續、暴力毆打,可能引發一段時間的恐慌,甚至出現抑郁情緒。
王鵬介紹說,軟組織是指除骨骼以外的包括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滑膜、關節囊和滑液囊等,但不包括淋巴管、神經組織。他說,雖然軟組織受傷“可輕可重”,但表明沒有出現骨折。
王鵬說,軟組織受傷按照損傷嚴重程度可分為一般性損傷,是指組織在外力作用下只有小血管破裂而導致出血、滲血,肌肉、韌帶、肌腱等無斷裂;較嚴重者為可導致肌肉、韌帶、筋膜、肌腱或關節囊等組織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如果拳擊傷及頭部,既有可能是頭皮內出血,也有可能出現帽狀腱膜下(頭皮下)出血或者血腫形成,后者則需要臨床治療。
王鵬介紹,拳擊傷也叫徒手傷,可導致頭皮擦傷、挫傷甚至面部挫裂創(面顱骨襯墊),個別案例可致嚴重腦震蕩(腦外傷后神經反應)。腦震蕩可輕可重,輕者4-6周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重癥可遺留長時間的后遺癥如頭暈頭痛失眠情緒不穩等。解剖學上頭皮分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帽狀腱膜下蜂窩組織骨膜。成人頭皮厚度0.2-1cm,枕頂部頭皮較顳部厚。嚴格意義講,帽狀腱膜內出血稱為頭皮內出血,是著力點的良好指向。
王鵬說,如果被擊打部位在頭部,傷情不嚴重時,出血的部位僅局限于帽狀腱膜內或以上,不會越過顱縫,血液無法擴散,被擊打部位就會出現一個腫塊,通俗的說就是“腫個包”;如果擊打較重,出現帽狀腱膜下出血,因帽狀腱膜下層為疏松結締組織且富含小血管,出血量大且不易局限,易形成較大血腫,“就像戴個帽子一樣”。
王鵬說,如果出現帽狀腱膜下出血,通常醫生會載明于病歷中。傷者到醫院后,醫生通常會給傷者做頭顱CT,以排除顱骨骨折及顱內出血。
要警惕“遲發性顱內出血”的情況
王鵬說,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傷者吳某傷情應該不重,但并不代表未來一段時間身體無虞,但要警惕傷者出現“遲發性顱內出血”的情況。
他介紹,遲發型顱內出血(如,硬膜外、下出血及腦內出血)指的是,首次CT檢查未發現,而經過一段時間再次復查時發現顱內出血。發生率高達20%以上,24小時內發病較高,個別案例時間較長者可達2周左右。可能的機制為血腦屏障損傷及凝血因子和纖溶酶的釋放所致。
此外,王鵬提到,每個人心理承受創傷刺激的閾值不同,而且可能差異較大。他曾遇到過一起案例,老人遭遇車禍被追尾后,也僅僅是軟組織損傷,原發性損傷很輕,但由于受到過度驚嚇,后來出現癱瘓及大小便失禁的損失后果。
他說,女性心理承受創傷能力相對較弱,并且是在深夜突然遭遇不明襲擊,未來一段時期不排除會持續出現心理恐懼、驚慌等情緒緒波動,如有此情形,可咨詢精神或心理門診予以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