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遭受家暴傷害怎么辦

導讀:
心理上受到家庭暴力嚴重傷害的子女還有可能在成年后出現反社會暴力傾向。根據聯合國秘書長2006年關于侵害婦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行為的深入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如果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可以向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公安機關反映、求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情節嚴重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收養孤兒、殘疾未成年人或者兒童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限制。
根據聯合國秘書長2006年發布的關于侵害婦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行為的深入研究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至少會在心理健康、學習和行為三個方面出現障礙。
1、許多出身于暴力型家庭的子女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學校的差生包括逃學和輟學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暴力家庭。他們往往處于擔心自己挨打和(或)擔心一方家長挨打的焦慮中。其癥狀經常被誤診為多動癥伴注意力集中障礙。然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往往在于使他們恐懼且缺少關愛的家庭暴力環境。
2、即使未成年子女并不直接挨打他們目睹一方家長挨打時所受到的心理傷害一點也不比直接挨打輕。家庭暴力發生時孩子陷入極不安全和沖突的心理狀態中。通常他們一方面對加害人感到憤怒另一方面又需要來自加害人的關愛。孩子無法理解自己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親近的兩個人之間為什么會出現暴力。
3、未成年子女挨打不僅皮肉受苦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受到很大打擊。他們可能變得膽小怕事難以信任他人也可能變得蠻橫無理、欺侮弱小、人際關系不良。心理上受到家庭暴力嚴重傷害的子女還有可能在成年后出現反社會暴力傾向。加拿大的研究顯示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出現嚴重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比起無暴力家庭中的孩子男孩要高17倍女孩要高10倍。
4、更嚴重的后果是家庭暴力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家庭文化的代際傳遞而實現的。根據聯合國秘書長2006年關于侵害婦女的一切形式的暴力行為的深入研究5070的成年加害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他們從小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誤以為家庭暴力是正常現象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如果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可以向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公安機關反映、求助。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情節嚴重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條無子女的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子女;有子女的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收養孤兒、殘疾未成年人或者兒童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