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知名節目詐騙如何處理

導讀:
冒充知名節目詐騙如何處理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冒充知名節目對他人實施詐騙行為的被詐騙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詐騙嫌疑人的刑事責任。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冒充知名節目詐騙如何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冒充知名節目對他人實施詐騙行為的被詐騙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詐騙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如何防范網絡上冒充公職人員實行的詐騙
如果當接到謊稱是公檢法部門的電話通知要準時到法院、派出所等此時不明真相的你肯定會很慌張而且也會對該信息深信不疑但需要注意雖然公職人員確實會因公務相關事宜聯系群眾不過一旦涉及金錢轉賬的話很有可能是詐騙分子冒充公職人員。
現實生活當中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老百姓在享受低保、經濟適用房等利好政策時往往以為要找關系、托門路也正因此才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冒充公職人員實行詐騙。
詐騙分子常用的招數有冒充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冒充銀行、通信運營商、廣電、社保、醫保等單位工作人員以事主銀行卡、電話、有線、社保卡、醫保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恐嚇事由之后冒充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調查核查為由誘騙事主向所謂的“安全賬戶”轉賬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銀行卡號、密碼等重要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七條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字號、姓名和名稱的簡稱等,參照適用姓名權和名稱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