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后取得家屬諒解怎么判

導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交通事故中當事人雙方能夠達成諒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快的解決事故爭議減輕肇事一方的民事和刑事上的責任。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后取得家屬諒解怎么判。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交通事故中當事人雙方能夠達成諒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快的解決事故爭議減輕肇事一方的民事和刑事上的責任。關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后取得家屬諒解怎么判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后取得家屬諒解應該怎么判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應當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取得家屬諒解書后可以從輕處罰但不能判緩刑。因為緩刑只能適用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關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嚴格的認定條件的首先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達到構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節輕微、無人員傷亡、負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責任、無重大財產損失的是不構成交通肇事罪不構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認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
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觀目的必須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沒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認定具有“肇事逃逸情節的”。當然何為“逃避法律責任”表現上有多種形式法律上也有多種認定具體認定需要結合案情和證據才能得出。在交通事故中當事人雙方能夠達成諒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可以很快的解決事故爭議減輕肇事一方的民事和刑事上的責任。但是達成諒解的雙方最好不要只是口頭上的以免雙方事后變節然后再因此事進入不必要的爭執所以最好雙方需要簽訂賠償協議、和解協議開具賠償款的收付憑據、出具諒解書等一切都應有相應的依據為憑證。
自首是一種量刑情節是一種認罪態度的體現事故發生后有自首情節沒有逃逸行為的有可能會征得對方的諒解減輕民事上的賠償責任在刑事中也可以作為減輕量刑的參考從而增加被判緩刑的可能性但具體能否減輕責任還是需要結合事故的綜合情況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