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量刑標準

導讀:
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犯罪既遂是對犯罪中止的絕對排斥。
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犯罪既遂是對犯罪中止的絕對排斥。關于犯罪中止量刑標準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刑事辯護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刑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的處罰原則較為特殊
首先明確是應當從寬處罰而非如同預備犯、未遂犯那樣可以從寬處罰
其次注意對中止犯的處罰也不同于預備犯、未遂犯那樣比照既遂犯進行處罰
其三明確對中止犯的處罰關鍵看是否造成損害結果對于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未造成損害結果的應當免除處罰。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沒有造成損害或是造成了損害。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
1、在進行了犯罪準備而后放棄了著手實行的應當認定為中止犯。例如甲某準備了毒藥殺害其夫因為害怕而沒有敢下毒后來放棄殺人念頭把毒藥扔掉。因為尚未著手就自動放棄犯罪屬于在預備過程的中止。
2、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進行了犯罪準備沒有著手實行的情況下因為情況有變主動撤退但未放棄犯罪意圖的不是中止。例如甲乙二人預謀盜竊某銀行在白天踩點之后晚上前來行動。發現銀行有很多人在加班不便下手便撤走打算改日再來行竊。這屬于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因為犯罪人遭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未放棄犯罪意圖。應當認定為犯罪預備。再例如律考試題甲某攜匕首赴乙家殺乙途中因肚子疼痛難忍而回家屬于犯罪撤退成立預備犯。
3、即使客觀上不能完成犯罪但自認為能夠完成犯罪的情況下自動停止的也是自動中止。例如甲某使用過期失效的農藥(本人不知過期失效)投放到乙某杯中意圖殺乙。后改主意在乙某喝水之前將杯中水倒掉。雖然因為農藥已經失效客觀上不可能完成犯罪(殺害乙某)但甲某并不知道在自認為能完成犯罪的情況下放棄犯罪的可成立犯罪中止。
4、在客觀上能夠完成犯罪但行為人自認為出現意志以外的原因不能夠完成犯罪的情況下而撤離的屬于犯罪撤退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應具備三個條件
為了更好在司法實踐中掌握犯罪中止應用有必要對犯罪中止犯罪的未遂犯罪未遂進行比較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
1、犯罪中止必須是發生在犯罪過程中這是犯罪中止的時間性條件。
2、犯罪中止必須是行為人自動地中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的自動性條件。這里的自動中止必須是徹底的。
3、犯罪中止必須是行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條件。犯罪既遂是對犯罪中止的絕對排斥。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