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是怎么算的

導讀: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理期間,因標的物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損失,也應由違約方負責賠償。另一種是賣方遲延履行。因為在遲延履行情況下,買方的實際損失是從履行期到實際交付貨物期間所遭受的損失??傊?,在遇到買賣合同違約時,因為對于賠償標準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計算方法還是要要視情況是屬于一方無正當理由不交或不收貨或者一方無正當理由不適當履行來定。那么買賣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是怎么算的。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理期間,因標的物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損失,也應由違約方負責賠償。另一種是賣方遲延履行。因為在遲延履行情況下,買方的實際損失是從履行期到實際交付貨物期間所遭受的損失??傊?,在遇到買賣合同違約時,因為對于賠償標準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計算方法還是要要視情況是屬于一方無正當理由不交或不收貨或者一方無正當理由不適當履行來定。關于買賣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是怎么算的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買賣合同違約主要表現
買賣合同中的違約主要表現在:一是一方無正當理由不交或不收貨;二是一方無正當理由不適當履行。對于這兩種違約,如何計算索賠,因為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因此在索賠上,往往各說各的理。
二、無正當理由不交或不收貨賠償計算標準
一種是賣方不履行。按照客觀的計算方法,損失額的計算應以貨物的市場價格與合同價格之間的差額作為標準,在以客觀標準計算損失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這一標準僅適用于合同標的物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二是作為計算損失額依據的市場價格一般應是履行地的市場價格;三是在計算損失額時,還應考慮各種受害人應節省的費用和應減輕的損失;四是假如買方訂立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將該批貨物轉賣于他人,并且在該合同簽訂以后與他人訂了轉售合同,那么,可以根據轉售價與合同之間的差額來計算損失。
另一種是買方拒絕接受貨物。依客觀計算方法,應按合同價格與違約時的市場價格來確定賣方遭受的損失,這一點與賣方不交貨的計算方法相同。當然,如果貨物價格在不斷下跌,一般沒有可得利益的損失,就不能以價格來計算損失額。
一種是賣方交付時的貨物有瑕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標的物能夠修理,那么損失賠償額原則上應按照修理該標的物所需要的合理的修理費來確定。所謂合理,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修理該有瑕疵的貨物所必須支出的費用,即使修理結果并不能達到合同所規定的質量,違約方也應當支付已經花費的修理費。值得注意的是,在修理期間,因標的物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損失,也應由違約方負責賠償。
另一種是賣方遲延履行。在賣方遲延交付貨物的情況下,如果買方收到了貨物,要根據貨物應該交付時的市場價格與實際交付的市場價的差額來計算。因為在遲延履行情況下,買方的實際損失是從履行期到實際交付貨物期間所遭受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在遲延履行期間,貨物價格不斷波動,在某一時間達到高峰,既高于合同價又高于履行時的價格,買方如能證明這一點,就可以以這一最高價格為基點計算損失額。
總之,在遇到買賣合同違約時,因為對于賠償標準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所以計算方法還是要要視情況是屬于一方無正當理由不交或不收貨或者一方無正當理由不適當履行來定。要選擇適應自己現實情況的計算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正確的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