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交通事故后,該怎樣正確處理?

導讀:
出現了交通事故,一般人都會慌張,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按照生活常識也能處理下去。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交通事故后的禁止做法1、禁止逃逸。那么出了交通事故后,該怎樣正確處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出現了交通事故,一般人都會慌張,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按照生活常識也能處理下去。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交通事故后的禁止做法1、禁止逃逸。關于出了交通事故后,該怎樣正確處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出現了交通事故,一般人都會慌張,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按照生活常識也能處理下去。那依據法律規定該怎么做才對?下面小編就介紹介紹。
1、機動車與機動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交通事故:
造成道路、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駕駛人應當報警等候處理,不得駛離。機動車可以移動的,應當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
未造成人身傷亡|的,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在記錄交通事故的時間、地點、對方當事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機動車牌號、駕駛證號、保險憑證號、碰撞部位,并共同簽名后,撤離現場,自行協商損害賠償事宜。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
2、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者行人的交通事故:
未造成人身傷亡的,且基本事實及成因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
1、禁止逃逸。《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因此,逃逸后,你要面對的是擔全責的后果,即使不是你的錯且能證明對方有過錯,你也只能減輕責任。
2、禁止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這意味著,即使對方有過錯,你也要擔全責。
附:一些用語的含義
“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
“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驅動,上道路行駛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責任編輯:楊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