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駕駛致人死亡怎么判

導讀:
醉駕致人死亡的行為既構成交通肇事罪,又構成危險駕駛罪,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行為人明知醉駕會危及他人生命,主觀上放任醉駕行為發生,因此,醉酒后駕車的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應處以拘役,并處罰金。西崗位內容醉酒駕駛,這種行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構成交通肇事罪,行為人對駕駛致人死亡的結果主觀上是過失。交通肇事罪處罰比危險駕駛罪的重,應該擇重罪處罰。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酒后駕駛致人死亡怎么判。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醉駕致人死亡的行為既構成交通肇事罪,又構成危險駕駛罪,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行為人明知醉駕會危及他人生命,主觀上放任醉駕行為發生,因此,醉酒后駕車的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應處以拘役,并處罰金。西崗位內容醉酒駕駛,這種行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構成交通肇事罪,行為人對駕駛致人死亡的結果主觀上是過失。交通肇事罪處罰比危險駕駛罪的重,應該擇重罪處罰。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關于酒后駕駛致人死亡怎么判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每逢過年過節,大家都喜歡和親人朋友聚上一聚,聚餐中酒便是最好的助興的東西。可是大家是盡興,但是沒有考慮到自身與他人的安全,喝了酒還開車!這已經是觸犯了法律,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酒后駕駛致人死亡怎么判的相關知識,以供大家參考吧!
醉駕致人死亡的行為既構成交通肇事罪,又構成危險駕駛罪,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行為人明知醉駕會危及他人生命,主觀上放任醉駕行為發生,因此,醉酒后駕車的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應處以拘役,并處罰金。西崗位內容醉酒駕駛,這種行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構成交通肇事罪,行為人對駕駛致人死亡的結果主觀上是過失。交通肇事罪屬于結果犯,危險駕駛罪屬于行為犯。行為人的行為既構成交通肇事罪,又構成危險駕駛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交通肇事罪處罰比危險駕駛罪的重,應該擇重罪處罰。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對交通肇事罪規定了三個不同的刑級(量刑檔次):
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數)。
1、死亡一人,肇事人負全責或主要責任的,構成交通肇事罪,若逃逸致人死亡的,判處7年以上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2、但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賠償數額喪葬費23526元、死亡賠償金463000元,精神撫慰金50000元,醫療費、交通費據實結算。
我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997年《刑法》新增設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
對于保險是否賠償,必須由《保險法》、保險合同條款進行特別的規定。理論上,是否違反交通法規,對于保險賠償并無影響。因為汽車保險就是在轉嫁各種風險,無論這些風險是不是違章造成的,保險公司都應該負擔下來。如果要想不賠償保險金,那么保險公司就必須在保險合同條款中,把酒后駕車作為免除保險賠償責任的情形寫出來。一旦駕駛員酒后駕車出事故,保險公司可以依據這些合同條款拒賠。這樣的合同條款,稱之為“責任免除條款”。
《保險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于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由于這種“不賠償”的條款,會對駕駛員、車主、受害者產生重大不利后果,保險公司就應該在投保的時候,履行免責條款的告知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