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電動車出交通事故怎么判

導讀:
具體要看電動車是否歸屬機動車類型,若未達到機動車標準,則只能以非機動車認定,醉酒駕駛非機動車目前暫無法規約束,不影響事故責任認定。如果醉酒駕駛該類電動車、電動自行車的整車重量應不大于40公斤。醉酒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一起交通事故發生以后,當事人應當盡可能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交管部門報案。那么酒駕電動車出交通事故怎么判。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具體要看電動車是否歸屬機動車類型,若未達到機動車標準,則只能以非機動車認定,醉酒駕駛非機動車目前暫無法規約束,不影響事故責任認定。如果醉酒駕駛該類電動車、電動自行車的整車重量應不大于40公斤。醉酒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一起交通事故發生以后,當事人應當盡可能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交管部門報案。那么酒駕電動車出交通事故怎么判。關于酒駕電動車出交通事故怎么判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具體要看電動車是否歸屬機動車類型,若未達到機動車標準,則只能以非機動車認定,醉酒駕駛非機動車目前暫無法規約束,不影響事故責任認定。而事故責任則需要根據導致事故的其他直接過錯作為依據。
根據相關部門制定的標準,電動自行車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應不大于每小時20公里;二是電動自行車的整車重量應不大于40公斤。符合以上標準的,交警部門認定是非機動車。如果醉酒駕駛該類電動車、電動自行車的整車重量應不大于40公斤。符合以上標準的,交警部門認定是非機動車。如果醉酒駕駛該類電動車上路行駛,不構成危險駕駛罪。
實際上應該說,所有電動車出廠標準都是按照上述標準制定的,但是實際上路的電動車全部超標
因此,如果交警以出廠標準判斷電動車,均是合格,如果交警實測,那肯定算是機動車了。
根據新交通法規定,醉酒駕駛,由公安機關約束至酒醒。吊銷機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醉酒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吊銷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
一般是負全責,看具體情況而定(如對方存在逆行、闖紅燈等違規情況除外),主要依據交警部門作出的交通認定事故書承擔責任。
2、交通管理部門趕赴交通事故現場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適用簡易程序處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只需要有一名交警人員到現場處理,而適用交通事故一般程序處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則至少要有兩名交警進行處理。對于重大,特別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還需其他部門幫忙,比如醫療救護部門。交警趕赴現場后,首先要對現場進行處理,盡快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時對于適用一般程序處理的交通事故案件,還要進行現場勘查。
3、交通管理部門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管理部門在充分了解事故情況時,并結合收集到的各種證據,客觀、公正的制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分清事故當事人各方的事故責任。
4、交通管理部門對事故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依據有關規定,對肇事責任人予以警告、罰款、吊扣、吊銷駕駛證或拘留的處罰。
5、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交管部門可以在雙方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進行為期10天的調解。
6、受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訴。對于當事人不同意調解,或者在法定的調解期限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受害方可向法院起訴,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關于酒后駕車的最新解釋是:飲酒后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重大交通事故是前提,構成犯罪是統稱。這是刑法修訂后給予執法者自由裁量的重要改變。這里沒有講“肇事”,就是將酒后、醉駕從交通肇事罪中否認出來,排除了“交通肇事過失犯罪”。所謂構成犯罪是以行為人主觀構成和客觀結果論的詮釋。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明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事故責任,故意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一種違法行為。有兩種情況:
1、人和車都在事故發生后逃離事故現場;
2、棄車逃逸,即當事人將車留在現場,人逃離事故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