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財產怎么分(兒女財產怎么分配)

導讀:
(二)糾紛基于親情或夫妻關系,意思表示的判斷標準與其他民事案件有所區別家庭類案件,糾紛主體間存在父母、子女、夫妻等特殊的身份關系,判斷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什么,不能一概用陌生人或一般民商事主體標準判斷,如何分割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爭議家庭財產(一)注重財產流動中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民事法律關系的成立及內容,主要在真實意思表示的確認,女兒去世之后,女婿只返還了當時向我們借的27萬元房款,而房子、撫恤金這些都沒有分給我們,這樣分配合理嗎。
如何合理、公平地分配家庭資產,既考驗著家庭成員的智慧與情感,也體現著社會法制的進步。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兒女對父母遺產享有平等的繼承權。在法定繼承中,不論性別、年齡大小、婚姻狀況,子女對父母的遺產享有平等的繼承份額。當然,如果遺囑中有明確的分配意愿,應按照遺囑的指示執行。
兒女間的財產分配方式
在實際生活中,兒女間的財產分配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平均分配:即子女之間按照平等的原則分配財產。
2. 按貢獻分配:根據子女對家庭或父母的貢獻來決定分配的比例。
3. 協商分配:子女之間通過協商一致的方式決定如何分配財產。
4. 遺囑指定:按照父母留下的合法遺囑進行財產分配。
如何分割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爭議家庭財產
(一)注重財產流動中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關系的成立及內容,主要在真實意思表示的確認。比如在本文涉及的案件類型中,在家庭間的財產流動、款項的支付是為了獲得物權,還是借貸,還是贈與?探尋該民事法律行為各方真實的意思表示是什么,是解決案件的法律核心。尊重各方真實意思表示,用證據證明、還原民事法律行為做出當時的真實意思是裁判者首先考慮的問題。意思表示決定了法律關系內容及舉證責任。
(二)糾紛基于親情或夫妻關系,意思表示的判斷標準與其他民事案件有所區別
家庭類案件,糾紛主體間存在父母、子女、夫妻等特殊的身份關系,判斷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什么,不能一概用陌生人或一般民商事主體標準判斷。例如,家人之間寫借條、協議容易傷感情,家人之間也更容易產生無條件的支持、幫助,在家事案件中沒有借條基本會被認定為贈與。而在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中,雙方僅為朋友、同事等普通關系,即便沒有借條等直接證據,在收款方沒有合理理由及證據說明款項來源情況下,一般會認定為借款。
(三)綜合案情考慮公平合理,盡量維護親情及家庭和諧
裁判過程中,基于特殊身份關系產生的民事糾紛要求裁判者在考慮個案不同事實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更多如家庭內部的穩定、利益平衡、親情維系、對弱勢群體照顧等因素。
離婚后子女和財產如何分配
離婚后子女和財產的分配方式:
第一,子女: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為原則。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第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以平均分配為原則。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三、案例分析:女兒意外去世,遺產如何分配?
“我女兒意外去世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外孫,都是我和老伴在帶。女兒生前與女婿買了一套房,他們買房時,我們老兩口借給了他們27萬元,房子只寫了女婿一個人的名字。因為女兒是在工作過程中突發意外猝死的,屬工傷,女兒單位一次性支付了80多萬元的撫恤金。女兒去世之后,女婿只返還了當時向我們借的27萬元房款,而房子、撫恤金這些都沒有分給我們,這樣分配合理嗎?”
首先,針對房子的分配就極為不合理,該套房產是其女兒女婿婚后購買的,雖然僅登記在女婿一人名下,但作為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父母、子女和配偶都是第一順序繼承人,理應可以參與房產的分配。
針對王奶奶女兒去世后單位給付的撫恤金,在司法實踐中,多數觀點認為這部分不屬于遺產,應屬于死者近親屬的共有財產。但在分配原則上,多數觀點認為應當按照遺產的分配原則進行分配。已故女兒對父母本來就有贍養義務,所以王奶奶要求分配撫恤金合情合理合法。
女兒去世后,兩個年幼的外孫都是由我們撫養,女婿已經再婚,是否應當支付撫養費呢
女兒去世后,兩個孩子應當由女婿撫養,而不應當由老兩口撫養。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可以保留好撫養兩個外孫花費的單據,定期和女婿溝通,保留訴訟證據。
在處理兒女間的遺產分配問題時,以下幾點建議值得考慮:
1. 尊重遺囑:如果有遺囑存在,首先應尊重遺囑的規定。
2. 保持溝通:子女間應保持良好的溝通,盡量通過和諧的方式解決爭議。
3. 尋求公正:如果協商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的協助進行公正的裁定。
4. 注意證據:在遺產分配過程中,相關證據的保全很重要,如房產證、存折、合同等。
兒女間的財產分配問題涉及到法律、經濟以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處理不當容易引發家庭紛爭。因此,建議在面對此類問題時,各方能夠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解決分歧。同時,如果遇到復雜的法律實務問題,建議咨詢律總管本頁面的專業律師,以獲得更加專業、準確的法律指導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