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緩刑還需要坐牢嗎?

導讀:
某種意義上,判處緩刑后確實不需要進監獄關押,被告人能得到一定的自由&mdash,2020年6月18日發布的《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規定:在緩刑考驗期內,犯罪分子除了要遵紀守法外,更要依法進行社區矯正,其中包括定期報告、定期學習,接收監督管理&hellip,簡單來說,判處緩刑后被告人不需要被關押在監獄中,但是在外活動范圍、行事范圍仍然會受到限制、看管,緩刑考驗期是指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社會上對其進行考察的期限,《刑法》明確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一、緩刑的概念緩刑是指對被告人先行宣告定罪,但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
在很多刑事案件中,我們常見這樣一種判決:判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本文主要解釋其中緩刑是指什么?緩刑考驗期指什么?緩刑還需不需要坐牢等問題,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緩刑。
一、緩刑的概念
緩刑是指對被告人先行宣告定罪,但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
某種意義上,判處緩刑后確實不需要進監獄關押,被告人能得到一定的自由——緩刑期間需要有“緩刑考驗期”,對被告人雖然不予以關押,但是被告人很多社會性行為會受到限制。
二、緩刑考驗期指什么?緩刑內哪些事情不能做?
緩刑考驗期是指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社會上對其進行考察的期限。在考察期限內如果發現犯罪分子有不適當的行為,緩刑會被撤銷。《刑法》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緩刑期間要進行社區矯正,定期報告、定期學習、不得隨意離開自己自己所在市縣等要求。2020年6月18日發布的《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規定:在緩刑考驗期內,犯罪分子除了要遵紀守法外,更要依法進行社區矯正,其中包括定期報告、定期學習,接收監督管理……社區矯正對象未經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市、縣,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區矯正對象應當定期報告遵守禁止令的情況。
簡單來說,判處緩刑后被告人不需要被關押在監獄中,但是在外活動范圍、行事范圍仍然會受到限制、看管。
三、哪些情況下可以判緩刑?
鑒于緩刑的特殊性,想要判處緩刑必須向法院、檢察院表明兩點:被告人所犯的罪比較輕;被告人沒有危害性,不被關押也不會造成危害后果。只有滿足這兩點,法院才有可能判處緩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犯的罪比較輕,同樣的罪名可能量刑三年也可能量刑十年,按照法律規定只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才可以適用緩刑。因此,在刑事辦案中想要爭取緩刑定罪量刑非常重要。
《刑法》明確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以上就是有關緩刑的法律內容,緩刑相對而言對被告人一方屬于有利,因為在監獄中執行一年的刑罰與在外緩刑一年,差別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