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肇事逃逸怎么判刑和賠償

導讀:
電動車在城市出行中越來越普遍,但因其行駛速度較快,道路占用面積小,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如若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將會面臨懲罰。那么,從律師的角度出發,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判刑和賠償呢?
電動車在城市出行中越來越普遍,但因其行駛速度較快,道路占用面積小,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如若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將會面臨懲罰。那么,從律師的角度出發,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判刑和賠償呢?
電動車肇事逃逸怎么判刑和賠償
電動車在城市出行中越來越普遍,但因其行駛速度較快,道路占用面積小,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如若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將會面臨懲罰。那么,從律師的角度出發,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判刑和賠償呢?
一、電動車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
電動車肇事逃逸,是指在電動車行駛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離現場,不履行其應當依法的報告或者協助處理交通事故的法律義務,其行為嚴重違法,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需要離開現場的,應當立即停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同時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有人員受傷或者財產損失較大的,駕駛人還應向當地交警部門報告交通事故并接受調查處理。但實際上,一些駕駛電動車的人員,經常因行駛速度較快、未佩戴頭盔等原因,導致交通事故后逃逸現象時有發生。這種行為是否構成逃逸犯罪,需要根據《刑法》相關規定來判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逃逸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嚴重財產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電動車肇事逃逸,如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嚴重財產損失的,其構成逃逸犯罪,應當依據上述規定進行判處。
如果電動車肇事后,實施了防范措施,避免了事故的惡劣后果,但其仍然逃逸,其不構成逃逸犯罪。但其仍然須要承擔《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的行政責任,由公安機關對其處以罰款并吊銷駕駛證。
二、電動車肇事逃逸的民事責任
電動車肇事逃逸同時還要承擔民事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在民事賠償方面,首先需確定責任、損失和賠償三方面的問題。其中責任主要是要追究電動車肇事方的過錯,如存有疏忽、違章行為等因素;損失要明確被害人的種類、程度和要求的賠償金額;賠償以現金支付為原則,同時可以適當考慮折價銷售、賠禮道歉、停工停業等方式進行賠償。
電動車肇事逃逸,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章規定,被害人對侵權人有權要求賠償因其侵權行為所遭受的損失,包括財產損失、精神損失、醫療費、住院伙食等各種損失。此外,如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造成傷殘、死亡等后果,那么將需要按照關于人身傷害賠償標準進行計算,從而確定最終賠償金額。
電動車肇事逃逸,對于被害人和家屬的精神和物質雙重傷害都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必須強調賠償責任的重要性。律師需根據具體案件進行賠償責任方面的評估,同時協調當事人之間和諧解決爭議,維護公平和正義。
總之,電動車肇事逃逸的行為,一方面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會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懲罰。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電動車騎行者樹立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件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