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于遺產繼承的最新規定

導讀: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對遺產繼承做了新的詳細規定,為遺產繼承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繼承編六大亮點
1.擴大遺產范圍
《民法典》刪除此前對遺產的列舉,以“合法的財產”一言概之,擴大了遺產的范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公民財產類型、財產形式日益豐富、增多,虛擬財產等新型財產可納入遺產范圍。(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2.喪失繼承權受遺贈權
可“失而復得”
《民法典》新增喪失繼承權情形的同時補充規定了寬宥制度。被繼承人已知繼承人對其實施了相應的違法行為,卻愿意對繼承人的過錯行為予以寬恕,恢復其已喪失的繼承權,應對其意愿予以尊重。(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3.擴大法定繼承人范圍至侄、甥
為了財產更多流轉在血親家族中,而非收歸國家,《民法典》將代位繼承擴大至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情形,使得被繼承人的侄、甥獲得第二順位法定繼承人資格,突破了原先晚輩直系血親的限制。(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
4.增加打印、錄像遺囑新形式
《民法典》增設了打印遺囑與錄像遺囑兩種法定遺囑形式。(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5.廢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規則
為尊重遺囑人的真實意愿,《民法典》修改了遺囑效力規則,刪除了現行繼承法關于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以更好保護民法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條)
6.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
為確保遺產得到妥善管理、順利分割,更好地維護繼承人、債權人利益,增加規定了遺產管理人制度,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和權利等內容。(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
《民法典》遺產繼承新規解讀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對遺產繼承做了新的詳細規定,為遺產繼承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1.擴大遺產范圍
《民法典》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合法財產。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于遺產,都可以被繼承,包括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
2.增加遺囑繼承形式
原《繼承法》規定了五種遺囑方式: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新增加了2種合法有效的立遺囑方式:錄像遺囑和打印遺囑。新增遺囑方式為老年人及身體行動不便的群體提供了便利。
3.新增遺囑“見證人”規定
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及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因為這幾種形式的遺囑相對于自書遺囑、公證遺囑的準確性、可靠性較低,由見證人見證可以防止遺囑被偽造、篡改,更有助于表達遺囑人的真實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繼承人、受遺贈人及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不得擔任見證人。
4.新增遺囑“寬恕”制度
《民法典》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寬恕制度”不僅給繼承人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也體現了尊重被繼承人意愿的規則設計。
5.“遺囑最新第一”原則
《民法典》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即只要是合法有效的遺囑,哪個遺囑的時間距離現在最近、最新,那么這個遺囑將作為最有效的遺囑執行。
6.擴大有效繼承人范圍
《民法典》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如果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即除了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外甥、外甥女、侄兒、侄女也可列為合法有效繼承人。
提示:以下4種財產不能被繼承
1.被繼承人與他人共有的財產中,屬于他人的部分不能被繼承。
如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外,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2.有些權利不能被繼承,比如人身權、知識產權。
3.死亡賠償金、撫恤金不能被繼承。
死亡賠償金、撫恤金一般是在被繼承人因事故或因公死亡之后獲得,是對死者近親屬的經濟補助和精神撫慰,并不屬于死者的遺產,不能被繼承。
4.保險金一般不能被繼承。
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被繼承,需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如果保險指定了受益人,那么被保險人死亡后,保險金應該屬于受益人,而不是被保險人的遺產,不能被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