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撫養孩子犯法嗎

導讀:
從法理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不僅是私法關系,也是公法關系與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父母的附屬品、所有物不同。關于離婚不撫養孩子犯法嗎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從法理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不僅是私法關系,也是公法關系與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父母的附屬品、所有物不同。關于離婚不撫養孩子犯法嗎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離婚不撫養孩子犯法嗎
未離婚,對孩子不負責的,屬于未履行監護職責,如果情節嚴重的,會被剝奪監護權。
二、什么是監護權
監護權是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是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
三、為什么要確立監護權撤銷制度
確立一套完善的監護權撤銷制度,既有充分的法理依據,又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剝奪失職父母監護權的前提是確立一套能夠提供社會監護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
從法理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不僅是私法關系,也是公法關系
與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父母的附屬品、所有物不同?,F代立法思想將子女視作與父母地位平等的家庭成員,其合法權益理應受到保護和尊重。親子關系不僅為親子之間的私法關系,同時為國家所保護之公法關系。如父母對子女不盡其為父母的義務時或濫用其權利時,國家應申請或依職權,予以干涉。
據此,世界各國普遍建立了監護權撤銷制度。當監護權被濫用或存在不利于未成年成長的事由時,能夠啟動司法程序要求變更監護權或剝奪原監護人的監護權,由法院另行指定監護人。
在現實中,少部分父母并不具備監護子女的能力和意愿
父母監護自己的子女似乎是天經地義,但這天然的監護權并非不可剝奪。從貴州5男孩垃圾箱取暖中毒致死案到南京餓死女童案再到最近的貴州父母虐童案,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例都有著相似之處:父母并不總是愛心、奉獻、責任的化身,總有少部分的父母并不具備監護子女的能力和意愿。
盡管從數量上來看,這些極度不負責父母只占極少數,但這極少數的父母可能對其子女造成極大的傷害。只有剝奪這些嚴重失職的父母的監護權力,才能使其未成年子女遠離傷害。
事實上,中國現行的法律早已明文規定可以適時剝奪失責父母的監護權: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八條,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時,可以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或是申請變更監護人;2006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司法保護部分新增加了第53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四、法院可剝奪父母監護權的七種情形
1、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將未成年人置于無人監管和照看的狀態,導致未成年人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經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監護職責長達六個月以上,導致未成年人流離失所或者生活無著的;
4、有吸毒、賭博、長期酗酒等惡習無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因服刑等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致使未成年人處于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