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

導讀:
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一)口頭約定形式。即便有其它證據尤其是其它證據不很充分的情況下,很難使法官內心確信為有利息的約定。即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利息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息的約定。此種糾紛在實踐中最為常見。所以,在訂立借款合同時,明確利率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一)口頭約定形式。即便有其它證據尤其是其它證據不很充分的情況下,很難使法官內心確信為有利息的約定。即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利息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息的約定。此種糾紛在實踐中最為常見。所以,在訂立借款合同時,明確利率是十分必要的。關于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什么情況下會引起借款利息的糾紛
(一)口頭約定形式。即當事人以口頭約定的方式借款及利息,當借款人到期不自覺清償時,貸款人一般無充分證據予以證明借款及利息事實,訴訟后亦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書面約定借款,但對利息無約定,此種現象發生糾紛,一般情況下法官都認定無利息約定,理由是既然以書面形式約定了借款,而在書面約定中無記載利息的約定,所以,法官在判斷和確認證據上首先內心確信為沒有利息約定。即便有其它證據尤其是其它證據不很充分的情況下,很難使法官內心確信為有利息的約定。就算使法官確信為有利息的約定,也難以證明利息約定的高低。如某甲與乙為大學同學,很要好,乙在電話上向甲說欲借款1萬元并付利息,甲同意了,在見面付錢時,乙打了借條,但未將利息寫上,糾紛后乙否認利息有約定,法院以書證這一法律事實確認無利息約定。
(三)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息約定。即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利息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息的約定。此種糾紛在實踐中最為常見。
借款時怎樣約定利率和計算利息
利率的約定是借貸雙方達成協議的重要內容之一,很多民間借貸帶有一種投資性質在里面,如果利率約定不清,則容易影響投資的效果和期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但是,如果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沒有還款,那么從還款到期日開始計算,也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所以,在訂立借款合同時,明確利率是十分必要的。
雖然我國法律允許民間借貸可以約定一定的利率,但是利率的約定一定要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否則,一旦發生糾紛,出借方極有可能因此造成損失。關于利率的約定,我國法律已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如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我國相關的司法解釋也進一步明確上述規定,即民間借貸利率最高不得超過年利率24%。我國法律雖然將民間借貸合同設定為合法的民事行為,雙方當事人在借貸過程中本著自愿原則有高度的自治性,但是,一旦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上述規定的限度,我國法律對超出部分的利息將不予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