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按季申報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方式是:納稅人向稅務機關報送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明細表、土地使用權證或購地合同等證明土地使用權屬的材料;辦稅服務廳接受資料信息進行核對;受理申報后征收稅款、開具完稅憑證;申報表蓋章。法律依據:《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第十條
土地使用稅由土地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征收。土地管理機關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稅務機關提供土地使用權屬資料。
第十一條
土地使用稅的征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
答可以通過付清全部銀行貸款或辦理轉按揭手續過戶按揭房。當事人應攜帶銀行已還清貸款的證明持產權證原件、他項權證原件至房管交易中心辦理抵押登記注銷,注銷后到房產交易辦理房產證更名過戶手續。法律依據:《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
抵押合同發生變更或者抵押關系終止時,抵押當事人應當在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15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抵押登記。因依法處分抵押房地產而取得土地使用權和土地建筑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的,抵押當事人應當自處分行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并憑變更后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
《貸款通則》第五十三條
貸款人對產權有償轉讓或申請解散的借款人,應當要求其在產權轉讓或解散前必須落實貸款債務的清償。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條
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
答農村申請危房重建補助的手續是:戶主向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進行評議;鎮政府進行調查核實;縣級政府進行實地復核;報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實施危房改造重建。法律依據:《關于2009年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的指導意見》第八條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規范補助對象和補助標準的審核、審批程序,實行農戶自愿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要在村務公開欄公示。縣級政府要組織做好與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工作。
-
答您好,可以要求拆遷政府賠償相關的金額。
-
答律師回復中...
-
答會過期。兵役證的有效期為其最后一次服兵役的年份再順延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十二條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征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歲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現役,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征集年齡可以放寬至二十四周歲。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規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現役。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七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服現役。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兵役登記制度。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在當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安排,進行兵役登記。經兵役登記并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
答沒有罪。本罪屬情節犯,只有情節嚴重的串通投標報價,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利益的行為才能構成本罪,情節不屬嚴重,即使實施了串通投標,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利益的行為,也不能以本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條 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損害招標人或者其他投標人利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損害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
答可以更改。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登記簿記載錯誤的,有權申請更正。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由權利人申請并由村民小組代表指界并簽名蓋章后予以確權及登記發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 第十一條 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和登記簿記載錯誤的,有權申請更正。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由權利人申請并由村民小組代表指界并簽名蓋章后予以確權及登記發證。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經依法征收后屬國有土地,不應再頒發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書,如果發現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錯誤,應當及時予以糾正。一是由權利人持權利證書主動向登記部門申請注銷登記;二是登記部門依職權對該登記事項予以糾正,并注銷該權利證書。
-
答1.強拆分為強制拆除違法建筑和政府對被征收的房屋的強制拆除。2.行政強制法對強拆有明確規定,符合條件和程序的,強拆不違法。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后,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規定強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后,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
答一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二是西安市外戶籍符合政策規定準入類學生入學。三是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四是優撫對象子女入學。五是其他群體入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