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合同費用約定不明的處理方式是可以簽訂補充協議;不能協議補充的,按照法律具體規定的方式處理。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依照規定履行。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條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第五百一十一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依照規定履行。
-
答企業及其職工為了保障職工退休后的生活,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即為企業年金。企業和職工建立企業年金,應當確定企業年金受托人,企業年金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法律依據:《企業年金辦法》第一條
為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推動企業年金發展,更好地保障職工退休后的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國家鼓勵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建立企業年金,應當按照本辦法執行。
-
答撰寫欠條滿足下列條件才有法律效果:欠條的內容符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寫欠條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寫欠條的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
答如果當事人不服復議決定或者復議機關逾期沒有作出決定的,行政訴訟時效可以是十五日,從當事人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或者復議期限屆滿起計算;但是當事人如果直接向法院起訴的,訴訟時效是六個月。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答行政強制措施包括下列種類:對人身的暫時性限制,例如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對財物的暫時性控制,例如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凍結存款、匯款;以及其他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行政強制,包括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行政強制執行,是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
答法律主要規定了以下種類的行政處罰:給予違法行為人警告、通報批評;對其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吊銷其許可證件;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以及行政拘留等。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
答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人民調解員可采取下列措施來預防糾紛激化: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法律依據:《人民調解法》第二十五條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糾紛過程中,發現糾紛有可能激化的,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
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調解不成的,應當終止調解,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
答《行政強制法》中十日以內期限不含法定節假日。如果期限較長,而不含法定節假日,不僅會給計算期滿日期帶來諸多不便,同時會造成期限的實際長短差距很大,不利于對當事人權益的保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六十九條
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后,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
答行政賠償案件不需要繳納訴訟費。行政賠償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依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八條
下列案件不交納案件受理費:
(一)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
(二)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駁回上訴的案件;
(三)對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和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
(四)行政賠償案件。
-
答可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機關包括: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以及人民法院。如果行政機關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可以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法申請法院強制不履行的當事人來履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十七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三十四條
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后,當事人在行政機關決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本章規定強制執行。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