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主體資格審查要點

導讀:
一、主體資格審查(一)基本信息需要確認的信息包括法人的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住所地以及法定代表人或簽約代表的姓名、職務與聯系方式(此時確定的信息一方面可確認對方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合同履行過程中及將來產生糾紛、訴訟時的送達地址),并留存對方簽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3)中國執行公開信息網查詢執行情況及是否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3.審查主體特殊資質主要是審查合同當事人提供的相應資質證明,審查的重點是該證明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內以及該證明文件的許可事項及范圍。
在律師的日常工作中,合同審查是一項基礎且重要的工作。合同主體資格的審查尤為關鍵,它關乎合同的有效性和執行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合同主體資格怎么審查》。
合同主體資格是指簽訂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具備法律規定的簽訂和履行合同的能力。一個合法的合同主體,通常需要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法的利益目的和符合法律要求的資格或許可。
為什么審查合同主體資格至關重要?
因為如果合同一方或雙方缺乏有效的主體資格,那么所簽署的合同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或部分無效,從而影響合同的實施甚至導致法律糾紛。
合同主體條款審查要點
一、審查范圍
1.主體名稱
(1)要準確、唯一,在建設工程施工領域,糾紛頻發,其中一類就是材料供應商與工程項目部簽署合同,但由于項目章一般而言僅用于內部資料和工作往來,不具備對外簽署協議的功能,且普遍存在私刻現象;(2)作為第三方的代理人簽署,應查明代理人是否具有合法有效授權;以第三方的名義簽署,但簽字人并非第三方本人,在一定條件下,該合同對第三方不能產生合同效力;(3)若多次出現,應審核前后是否一致。
2.主體基本信息
(1)自然人一般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住所地、公民身份號碼;(2)法人及其它組織:名稱、住所地、統一社會代碼、法定代表人及職務;(3)法人的實際經營地與注冊登記地不一致,應以實際經營地為住所地;(4)公司的工商信息變更后,在合同中也應予以修改。
3.主體資質信息
(1)該主體是否具備簽署合同的一般行為能力;(2)該主體是否具備簽署特定合同的一般行為能力;例如:民法典683條規定:機關法人、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不能作為保證人;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需要具備相應的資質;其他特殊行業的資質。
4.主體履約能力
相對方是否涉訴、是否被列為失信人員、是否被行政處罰等、注冊資本、股東情況等。
二、合同主體審查的途徑
1.主體真實性
(1)自然人看身份證、戶口簿、軍人身份證件、武裝警察身份證件、臺灣居民往來大陸身份證件、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護照或外國人就業證。(2)法人或其他組織可審查營業執照、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企查查官網查詢基本信息,通過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查詢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2.主體涉訴情況
(1)中國裁判文書網;(2)中國法院網的“公告查詢”窗口查詢公告開庭信息;(3)中國執行公開信息網查詢執行情況及是否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3.審查主體特殊資質
主要是審查合同當事人提供的相應資質證明,審查的重點是該證明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內以及該證明文件的許可事項及范圍。可查詢的網絡渠道主要有:(1)住建部網站‘查詢建筑業單位及人員資質;(2)中國土地市場網站可查詢土地出讓公告、供地計劃、地塊公示、結果公告及大企業購地情況;(3)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可查詢相關專利信息;(4)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商標網站可查詢相關商標信息;(5)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網站可查詢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及作品著作權信息;(6)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網站“巨潮資訊網”可查詢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各種公告、分紅情況、財務指標、公司年報等。
合同主體該如何審查?
一、主體資格審查
(一)基本信息
需要確認的信息包括法人的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住所地以及法定代表人或簽約代表的姓名、職務與聯系方式(此時確定的信息一方面可確認對方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合同履行過程中及將來產生糾紛、訴訟時的送達地址),并留存對方簽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考慮到法人組織的特殊性,法人的存續狀態對其主體資格有重大影響,因此在審查法人主體信息時,應當通過“啟信寶”、“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確認其存續狀態。
(二)經營資質經營
資質是與一些特殊行業、特殊領域進行合作的前提,比如房地產開發、建設工程、物業管理、勞務派遣等等。在洽談合同時,公司往往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合同相對方是具有相應資質的,因此就容易忽略對資質進行審查,比如因為合同相對方是基于各種關系而被介紹過來,或者合同相對方之前做過類似項目或其企業自身宣傳做過類似項目等等,但事實上,這些“想當然”恰恰成為了風險的來源。審查經營資質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求合同相對方提供簽章的資質證明文件。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相關網站進行查核,比如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企查查等,可以查詢到合同相對方的經營范圍,從而得知其是否具備合作項目所需的資質;如果是建設工程類公司,則可以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單位資質查詢”(http://www.mohurd.gov.cn/wbdt/dwzzcx/)查到其資質范圍和資質等級。
(三)經營范圍
法人或其他組織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并非一概無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限制經營的物品,如煙草專賣品、金銀、外匯、金銀及其制品、金銀工藝品、珠寶及貴重藥材等。特許經營領域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禁止經營的物品包括槍支彈藥、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爆炸用品、人民幣等。盡管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不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禁止經營規定,但在審查經營范圍時,仍應對經營范圍之外的經營事項給予關注,如核查對方能否開具符合國家稅務法律法規要求的發票。
(四)簽約資格
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屬于法律上的“其他組織”,具有獨立的對外簽訂合同的資格,而法人內設的部門,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一般無法獨立對外簽訂合同。因此,判斷一個分公司是否有獨立締約能力,可以看他是否有營業執照或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查到信息;如果該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締約能力,就要看它是否持有總公司的締約授權(查看總部授權書)。如果合同是對方員工簽訂或者代理人簽訂,應當核實其身份(如身份證、工作證明),審查委托與代理權限、授權期限(查看授權委托書),避免無權代理或代理權限不明、代理權限過期而產生麻煩。
二、資信狀況
(一)注冊資本
由于2014年03月0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刪除了對實收資本、最低限額等方面的限制,認繳出資額、實際繳足的時間也不再限制,因此公司的實收資本并不等同于注冊資本。目前有很多公司申請虛高的注冊資本用來充門面,實則可能為皮包公司。如需確認對方的實際出資情況,可以要求對方提供驗資報告或在工商處備案的最新公司章程,查看其中規定的出資方式和出資時間,了解合同相對方的注冊資本到位情況。
(二)涉訴情況
涉訴情況特別是被訴情況能夠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公司的信譽,可通過了解對方的涉訴情況來判斷對方的履約能力及信譽狀況。如查詢后發現合同相對方涉訴,還可以通過查詢涉訴原因(質量、知產、勞資等)、處理方式和答辯態度等,從誠信、履約規范程度等角度進一步了解合同相對方,從而及時判斷是否要合作以及如何合作、如何規避風險。訴訟中財產保全、執行等環節會直接影響甚至減少訴訟當事人的財產,所以在此情況下需要關注訴訟是否會導致合同相對方的財產被保全或被執行;若是,那就需要審查合同相對方在保全或執行后的剩余財產是否能夠保證擬簽訂的合同順利履行,如果合同相對方在已有訴訟的執行案件中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那么就要重新考慮是否還要繼續合作或追加擔保。涉訴、執行情況通過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也可通過“啟信寶”、“企查查”、“天眼查”等商業查詢工具得知。
(三)經營狀況
根據合同相對方的經營現狀、以往合作情況以及其他客戶評價等等因素對其履行能力及信用程度進行考量。通過“啟信寶”、“企查查”、“天眼查”等商業查詢工具可查詢企業相關股權質押、行政處罰情況。與企業正面接觸,可直接進行現場資信調查;與企業非正面接觸,可通過該企業同行、客戶等進行側面調查。對于初次接觸的重要合作方,要盡可能對合作方進行實地考察,或者通過多種途徑全面調查。
(四)履約擔保
如要求對方提供擔保的,要通過對擔保合同(保函)、擔保人及擔保物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以確保該擔保有效成立,真正發揮擔保功能。常見的擔保方式包括:抵押、質押和保證等,目前合同中應用比較多的是銀行保函。如提供不動產進行抵押的,應該確認其權屬憑證,確認不動產是合同相對方獨自所有還是與他人共有,不動產是否存在其他抵押、是否被司法行政機關查封等;在確認不動產不存在其他權利人的情況下應及時辦理不動產抵押手續,根據法律規定已登記的抵押權將優先于未登記的抵押權獲得清償,因此及時登記、固定登記順序,都是對未來實現擔保權利的保障。如提供股權、知識產權質押的,也需要到相關部門辦理登記。如提供保證人的,審查擔保人是否法律、法規禁止提供擔保的主體,如國家機關不得作為保證人,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作為保證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沒有特別授權的也不得作為保證人。
如何審查合同主體資格
從律師的角度出發,審查合同主體資格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步驟:
(1)驗證當事人身份
要核實當事人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包括企業或個人的法定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對于企業,可以通過工商登記資料進行核實;個人則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證件。
(2)檢查法人資格
如果當事人是公司或其他組織,需要查驗其是否擁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這通常涉及審查營業執照、法人登記證書以及公司的章程等法律文件。
(3)評估履約能力
除了法律資格,還應當考慮當事人的實際履約能力,例如財務狀況、信用記錄以及歷史履約表現等。
(4)許可與資質審核
對于特定行業或業務,還需要檢查當事人是否擁有相應的行業許可或者專業資質,如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具備相應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
審查合同主體資格是確保合同合法性和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作為律師,我們需要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細致地審查每一項細節,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不僅能夠預防潛在風險,還能為合同的順利履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